孩子
KET 模考时,听力阅读明明感觉做得不错,一对答案却错了一堆?其实很多失分不是因为 “不会”,而是掉进了出题人挖的 “陷阱”。掌握这 6 招,帮孩子练就 “火眼金睛”,轻松避开陷阱,分数自然往上涨。
听力里常出现 “原词干扰项”—— 选项里的词和听力材料一模一样,但意思却不符。比如材料说 “Tom often walks to school”,选项 A 是 “Tom often goes to school by bus”(干扰项,无原词),选项 B 是 “Tom often walks to the park”(含 “walks” 原词,但地点错了),正确答案是 “Tom usually goes to school on foot”(“walks” 同义替换为 “on foot”)。教孩子听到原词时多留个心眼,重点看选项意思是否和材料一致,别被 “熟悉的词” 带偏。
对话里常提到多个时间,比如 “原本计划周六去,后来改到周日”,陷阱选项就会用 “周六” 误导。让孩子听时圈出 “first、then、but、finally” 等词,这些词后面跟着的 “最终时间” 才是答案。比如听到 “Linda said she would come at 2 pm, but she called to say 3 pm is better”,“but” 后面的 “3 pm” 才是正确答案,前面的 “2 pm” 就是陷阱。
阅读选项里的 “绝对词”(never、all、must、always)大多是陷阱。比如原文说 “Most students like math”,选项 A 是 “All students like math”(用 “all” 绝对化,错误),选项 B 是 “Some students don’t like math”(符合原文 “most” 的隐含意思,正确)。让孩子看到绝对词就圈出来,回到原文核对是否有对应的绝对表述,90% 的情况下这类选项都是错的。
出题人会悄悄替换句子的主语或宾语设陷阱。比如原文是 “Lily gave Lucy a book”,选项写成 “Lucy gave Lily a book”(偷换主语和宾语,错误)。教孩子做细节题时,把选项的 “谁做了什么” 和原文一一比对,主谓宾有一个对不上,就是陷阱选项。比如选项说 “Cats like eating fish”,原文是 “Dogs like eating bones”,主语 “cats” 和原文 “dogs” 不符,直接排除。
听力阅读里的形近词(如 price/prise、week/weak、see/sea)是失分重灾区。家长可以帮孩子整理 “KET 形近词表”,比如:
- 听力常考:thirteen/thirty(13/30)、fifteen/fifty(15/50)
- 阅读常考:here/hear、right/write、sun/son
让孩子每天记 3 组,听和读时特意留意发音和拼写差异,避免因 “看错、听错” 丢分。
孩子容易凭生活常识做题,忽略原文表述。比如题目问 “文中的鸟是什么颜色”,孩子根据常识选 “黑色”,但原文明确说 “白色”,这就是 “惯性思维” 陷阱。教孩子牢记 “原文至上”:一切答案以文章和听力材料为准,哪怕和自己的认知不符,也要按原文选。做题时默念 “原文说的才对”,能避开很多主观臆断的错误。
其实,KET 听力阅读的陷阱就像 “明面上的坑”,只要知道它们的套路,就能轻松绕开。这 6 招帮孩子识别陷阱、避开雷区,原本因 “粗心” 丢的分都能捡回来,成绩自然会有明显提升。家长可以陪孩子对照错题,看看常掉哪些陷阱,针对性练习,下次考试就能少踩坑、多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