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喊着 “要参加 BPHO”,却连 “挑战赛、第一轮、第二轮” 该选哪个都不清楚,盲目跟风备考,结果要么基础不达标撞墙,要么能力够却浪费在低阶赛事上。其实,参加 BPHO 的第一步不是刷题,而是分清三大阶梯赛事的定位,再匹配自身情况选对赛事、用对方法 —— 这样备考才精准,不做无用功!
从 “该选谁、考多难、有啥用” 三个角度,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赛事:
-
- 该选谁:高一学生、物理基础薄弱,或第一次接触 BPHO,想先 “感受竞赛氛围” 的考生;
-
- 考多难:仅考高中物理基础(力学:牛顿定律、平抛运动;电磁学:基础电路、电场力),题干英文简单,无复杂综合题,正确率 40% 就能拿基础奖;
-
- 有啥用:熟悉 BPHO 题型和英文题干逻辑,积累参赛经验,建立备考信心,为后续冲击高阶赛事打基础。
-
- 该选谁:高二 / 高三学生、物理基础扎实(已掌握高中物理综合应用),或备考 1-2 个月,想冲击奖项、为留学申请攒经历的考生;
-
- 考多难:以力学(天体运动、动量守恒)、电磁学(电磁感应、复合场)中档综合题为主(占分 70%),少量热学、波动学基础题,题干长难句增多,正确率 60% 左右能拿铜奖;
-
- 有啥用:冲击铜奖及以上奖项,成绩前 20% 可晋级第二轮,是申请海外院校的 “高认可度竞赛经历”,是 BPHO 的核心参赛赛道。
-
- 该选谁:高三学生、BPHO 第一轮成绩优异(前 20%),或物理能力顶尖,想冲击全国高奖、对标英国物理奥赛水平的考生;
-
- 考多难:以力学(流体力学、角动量)、电磁学(复杂电磁场)高档难题为主(占分 60%),需灵活用 “微元法、等效法” 解题,题干场景复杂,正确率 70% 以上有望冲金奖;
-
- 有啥用:冲刺全国金奖、银奖,是申请 G5 等顶尖院校的 “加分利器”,赛事难度接近英国物理奥赛国家队选拔水平。
二、再备考:按赛精准发力,不盲目
选对赛事后,用 “针对性动作” 备考,避免 “一套方法备所有”:
-
- 核心动作:①用 1 个月整理 “力学、电磁学基础公式表”(如 F=ma、E=IR),每天 10 分钟默写,确保公式不记错;②每天花 15 分钟拆解 2 道挑战赛英文题干,圈画 “已知量、未知量”,积累基础词汇(如 force、mass);③只刷近 3 年挑战赛真题,跳过超纲难题,错题仅改 “公式错、题干读错”,每周复盘 1 次;
-
- 关键提醒:别提前学进阶知识点(如电磁感应),避免 “基础没打牢,进阶学不会”。
-
- 核心动作:①用 2 个月主攻 “力学、电磁学综合题”,总结 “解题三步法”(拆题干→匹配模型→列公式),如 “复合场粒子运动” 拆为 “电场加速 + 磁场偏转”;②刷近 5 年第一轮真题,重点练中档题(跳过最后 1-2 道难题),每道题限时 10 分钟,提升解题速度;③复盘错题时,重点补 “模型错配”(如用错动量守恒条件),找 3 道同类题专项突破;
-
- 关键提醒:别在热学、波动学上浪费过多时间(占分仅 10%),优先保核心模块正确率。
-
- 核心动作:①用 3 个月攻克 “力学、电磁学难题模块”,学习 “微元法、等效法”,如用 “微元法” 解流体力学问题;②刷近 5 年第二轮真题 + 进阶题库,每道难题花 15 分钟分析 “题干拆解逻辑”,不纠结计算细节;③复盘时,总结 “难题抢分技巧”(如写核心公式、画受力图),确保没做完也能拿步骤分;
-
- 关键提醒:别盲目刷大量题,优先保证 “每道难题都吃透思路”,避免 “刷得多错得多”。
三、精准工具:1 步领取 “赛事选择 + 备考表”
想快速选对赛事、精准备考,可领取配套工具:
- 关注本公众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 “BPHO 精准备考”;
- 获取 “赛事选择测评表(3 题测适配赛事)、分赛备考动作清单”,先选对赛道再发力。
想参加 BPHO 别着急!先分清三大阶梯赛事,再按赛备考,才能精准提升,少走弯路。如果不清楚自己该选哪类赛事,随时留言,帮你免费分析! |